文章来源: 美壶网 版权所有,转载请注明美壶网。
阅读人气 298
相传宜兴紫砂矿料是一异僧指引当地人至黄龙山挖掘的,土备五色,灿烂光亮,亦称“五色土”。此说虽然是传说,但宜兴紫砂矿科色彩丰富,却是事实。紫砂矿料有紫褐色、天青色、大红色、黄色、紫红色、红棕色、浅绿色、墨绿色、青灰色等多种天然色泽,质性特殊,奇丽天成。
矿料的开采方式有两种。一种是露天开采,也称明掘,适用于接近地层表面的矿科。这种方式以采嫩泥居多,一般只需掘去—二米废土,即可采得。一种是坑道开采,也称暗掘,主要开采甲泥及紫砂矿料等。因紫砂矿料埋藏较深,矿体多呈斜坡状,一般采用掘斜井的方式开采。先凿成矿井,然后穿过黄石岩层进行开采,或直接在黄石岩层下部凿横穿式隧道至泥层进行开采。
矿科的开采分为二个阶段。1955年7月以前属于个体人工开采,工具和采掘工艺都十分原始,属早期开采阶段。1955年7月成立了宜兴采矿公司,接收了当地所有陶土开采的个体矿井及宕口,由国家和地方政府统一管理开采,进人现代开采阶段。
早期的开采状况
明清时期开采陶土便已成为黄龙山一带农民的主要副业。清初吴梅鼎在《阳羡茗壶赋》中记载:“石且白砀,凿黄龙。宛掘井兮千寻,攻岩有骨,若入渊兮百仞”。王稚登《荆溪疏》中记载:“……高原峻板,半凿为坡……”这些都展现了早期陶工在黄龙山采掘陶土的情景。
早期开采主要在矿体露头处,沿泥层追泥掘进,或是凭经验在黄龙山的山底脚处试找“眼口”,由“眼口”开凿引进至黄石层下部。当发现有泥可采时,逐步追泥深人,“眼口”便扩大成为“宕口”。
早期开采使用的主要工具是榔头、楔子、钢钎、尖嘴锄等,因没有现代化设备的介入,大多属于浅表层或单一小洞井开采。其开采方式基本是沿泥层顺层开采,有时采用开支巷道采掘,或是上下泥层串插开采,但并没有折拱圈回采的情况。根据泥层的走向,采掘进深一般二三十米,最深四五十米。坑道内用黄石块砌成高1.6—1.8米、宽1米左右的拱形串(也称支护)。挖进一二米再以黄石砌拱搭圈,以此推进,用以防止塌方。坑道内照明用油盏火,运输基本以竹簸箕装泥,短扁担(不到l米)挑运。洞内窄小,料坡坡度又大,最大坡度有三十多度,并且坑道内阴暗、潮湿,爬上爬下,极其难走。尽管已作支撑防护,但是塌方还是时有发生,采掘条件极其恶劣。因为设备落后,有时掘进生遇到黄石岩壁、挖通地下水、或者坑道塌方等都只能绕道或停止开采。即使是露天开采,陶工们也是使用锄头、簸箕、扁担、木制独轮车等这些原始的工具,采掘条件十分艰苦.开采效率很低;据记载年产甲泥(包括紫砂泥、乌泥等)总量最高不到2万吨。开采出的矿料由木制独轮车沿着崎岖的山路载运至山下河边,再由船运送至各个泥场。
早期的开采属于个体、小业主开采,矿点分布比较广泛,矿层各不相同;尽管采掘的紫砂矿料数量有限,种类却比较多样。困紫砂矿料在矿层中含量较少,一直以来泥料都比较“金贵”,所以紫砂泥也有“富贵土”之称。
现代开采状况
1955年7月,宜兴采矿公司成立。矿料开采逐步走向正规化、机械化。1956年陶土的开采总量为18万吨。1957年开始使用八匹马力的救火机排除宕底积水,并在各个宕口附近建筑一条石帮、竹底土溜槽,矿科可以从各矿井直接溜至山下堆泥场。1958年矿料开采开始使用手工打眼和炸药爆破,运输使用橡皮轮胎小板车。1959年矿井内全部采用电灯照明,并开始使用人工电钻打跟。1960年初,开始使用卷扬机,并在矿井内外铺设铁轨运输矿料。1962年底,地面运输开始使用汽车装运矿料。1972年在黄龙山西侧新建了四号矿井一期工程,1982年五月兴建了二期工程。1979年8月又在黄龙山东面北侧新建了五号矿井,自此开采能力不断扩大。1987年底,矿料开采已普遍使用风动凿岩机、湿式电煤钻、液压挖掘机、链板输送机以及多式绞车等机械设备,并采用“空房息顶”有轨无底柱分段落矿、中深孔回采等新工艺。矿井内的通风、排水、防尘和通讯等各种设施也日趋完善,为矿米开采提供了更好的条件。
矿料的开采,随着现代化技术的介入,开采条件不断得到改善.效率也得到了很大提高。
您也可以收听美壶网的官方微信【美壶】,微信号【pot51pot】。
美壶网(WWW.51POT.COM)创立于农历庚寅年(虎年)(2010年),专注通过互联网传播实力派,培养潜力股紫砂文化网站,去繁就简,作品说话。主要经营中高端紫砂作品,不求大,只求专,精,乐~ 我们一直在追寻美壶,追摹紫砂的魅力,愿在这充满绚丽色彩的紫砂世界中和您一起分享这些快乐和成果,做最具魅力的紫砂门户网站。WWW.51POT.COM。
【点击查看更多美壶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