详情页

新生代紫砂人的一场对话

文章来源: 美壶网 版权所有,转载请注明美壶网。

阅读人气 269

参与人员:陈贞永、蒋璐璐、翟亚博、武超、陈豪、《紫砂汇》

汇:你们是如何理解传统与创新的关系的?在创作过程中又是如何把握的?

陈贞永:我们先融入传统,融入以后,在传统中寻求创新。其实传统里有什么呢?也有创新,只是属于那个时代的创新。清初的作品对明末来说是创新,时大彬、陈鸣远的许多作品对他们当时来说也绝对是创新。

汇:也就是说,经过时间沉淀下来的才是传统。

陈贞永:所以我们更多的是去融入、去尊重。传统的作品是多少辈人一直完善积累下来的,肯定有它的独到之处。在学习阶段,我有很大一部分时间是在老老实实学习基本功。在通过基本功的学习过程中,尝试着用传统手法来实现自己的一些想法。比如上一个身筒,传统是这样打,我会想想有没有其他东西可以结合进去,改变一下,看能不能通过传统基本功技法来进行实现,这样还可以从中找到制壶的乐趣。

我们这群人创作之前会有一个出发点作为作品创作基础,它想带给人的感受是什么?然后再去创作。因为都受过这方面的训练,比如设计一个造型,它的主题是什么?

汇:那是怎样看待紫砂实用性问题的?

陈贞永:对于紫砂,不能有了形式而失去实用性。我们希望创新是跟传统去结合,因为传统里有很多东西,包括工艺,怎么样去跟它碰撞,出现一种新的方式,把紫砂本来的语言表达出来,适应茶文化。

翟亚博:我觉得实用性肯定是紫砂的一个最基础的特性,这个不能丢,否则紫砂就没有生命力了。紫砂壶跟其他传统工艺相比,之所以越来越普及,就是因为实用这个特性。

汇:脱离了茶去发展,紫砂其实就是空的,可以说实用性是紫砂最有生命力的一个表现形式。

翟亚博:对,实用性就是紫砂的一个根。许多传统手工艺慢慢跟人们的生活脱轨了,最终会因时间而逐渐消亡。而且说到实用性,我认为得有人去引导才行。就像紫砂,如果在其发展中那一批比较有活力、能够影响社会审美的文人墨客不参与进来,紫砂还是以前的烧水壶那样,应该不会成为现在这种独特的艺术形式。

汇:是的。烧水煮茶原本也应是紫砂诞生之初实用性的一种体现,但是随着饮茶方式的演进和人群习惯的改变,实用性的具体表现形式也在随着时代不断发展。

蒋璐璐:还是需要更多的人参与进来,才能够带给紫砂更多的可能性。而不是说,紫砂一定要固定在一个自己的世界当中。这样的例子有很多,包括很多国外陶艺也有这样的先例,更多不同人群参与进来,反而会走得更宽,走得更远。

汇:那大家对文人壶的概念又是如何理解的呢?

蒋璐璐:过去文人壶是什么?应该首先是自己喜欢喝茶,然后又喜欢壶,然后他参与进来,把自己的生活方式,把对这个紫砂的理解和喜好投射在作品上面。他参与进来首先是因为他喜欢,然后又把他的生活趣味带进来。其实它不是简单的、生硬的一种结合,而是很自然的一种投射,可以这样去解读文人壶。

汇:比较公认的是曼生十八式,陈曼生和杨彭年合作的那段黄金时期,陈曼生亲自参与壶型设计和制作,参与壶铭的创作和镌刻。

陈贞永:如果有文人壶这个定义,那他就是一个代表。

汇:当时他也不知道他做的是文人壶,还得后世来评说。其实每个时代不一样,这个概念一时半会儿无法给它定论。但有一点是明确的,文人壶并不是壶身上具有某些元素,而导致的,最终还得回归到人本身。自然而然地把自己的审美和心性投射到作品上就到位了。平时创作主要是从哪些方面汲取养分的?

蒋璐璐:平时比较关注的方面每个人的兴趣点不同,其实最后人所呈现的一个人全面的修养和素质,而这些都是要从日常积累中沉淀的,并不是从某一个上面挖掘到多少。

翟亚博:比方说我们看到一件事物,它的某一个元素可能会对你有所触动,你可能会借用,有时会从书上看到一个形态觉得很好,也会融入到我们对紫砂的理解当中,同样的机理不同的人肯定会有不同的运用,这样的灵感是会来自生活的方方面面的。具体怎么用可能就会是一种无以言状的情感了,但是肯定是跟周围环境有一定的关系的,例如你每天都与雕塑圈的朋友相处,你的创作肯定会受到他们的影响;你如果混迹于古董文玩圈子,那你的创作肯定又是另一种风格,归纳总结就是因人而异,因境而异。


掌柜微信:请扫码添加

您也可以收听美壶网的官方微信【美壶】,微信号【pot51pot】。

美壶网(WWW.51POT.COM)创立于农历庚寅年(虎年)(2010年),专注通过互联网传播实力派,培养潜力股紫砂文化网站,去繁就简,作品说话。主要经营中高端紫砂作品,不求大,只求专,精,乐~ 我们一直在追寻美壶,追摹紫砂的魅力,愿在这充满绚丽色彩的紫砂世界中和您一起分享这些快乐和成果,做最具魅力的紫砂门户网站。WWW.51POT.COM。 【点击查看更多美壶